二十四香谱图解根据协议,双方将合资建立公司 索尼Honda 移动出行株式会社 (Sony Honda Mobility Inc),地点设在日本东京。根据本田中国消息称,双方各出资 50%,注册资金共达到 100 亿日元,由曾任本田中国本部长的水野泰秀任合资企业董事长兼 CEO,索尼移动公司总裁兼 CEO 川西泉任合资企业总裁兼 COO。按照计划, 新公司成立后,将发挥双方不同优势,在移动领域开展合作,并于 2025 年开始销售纯电动汽车(EV)并提供移动出行服务。 虽有部分网友提出质疑,但大部分网友对索尼和本田的这次合作表示了支持。甚至用 索尼和本田,联合 的调侃方式,期待着双方的这次合作。 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索尼曾凭借旗下众多的科技产品被大众所喜爱,拥有大量的粉丝者。 但 2014 年几乎成为索尼陨落的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索尼陷入了的亏损漩涡之中。但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风潮也在上演。 有业内分析认为,索尼过分于硬件的打磨,使得技术匹配不了用户需求,加之软件生态落后,最终导致索尼失去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 此时,陷入瓶颈亟待寻求突破的索尼,并非没有预测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只不过一直注重硬件的索尼,对于造车这事一直犹豫不决。所以起初,索尼还是更多扮演着汽车供应商的角色。 2015 年索尼宣布进入车载图像传感器领域,一开始并不被很多同行看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 工匠 以及多年的研发,终于取得了回报,如今已经成为包括丰田、日产、现代等众多车企的供应商,在该领域拿下了超过 5 成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成了该领域的龙头企业。 src=同时,在自动驾驶领域,索尼也已经颇有建树,已经为英伟达和 Mobileye 提供了兼容驾驶芯片的硬件设备和传感器。 但索尼的雄心不止于此,就在不久前,有报道称,索尼计划到 2025 将向全球前 20 大汽车制造商中的 15 家厂商供应电动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成像传感器。 同时,索尼成像和传感业务负责人 Terushi Shimizu 也表示,全球前 20 大汽车制造商将在未来三年内生产全球约 80% 的汽车。因此,索尼将在 2021 至 2023 年期间投入约 9000 亿日元(合 70 亿美元)开发成像传感器,牢牢抢占这一市场。 2020 年 1 月,索尼正式确定加入造车行列,当时索尼网站就公布了一款名为 VISION-S 02 的全新概念 SUV。 src=到 2022 年 1 月 CES 发布会上,展示了第二代 VISION-S 概念电动汽车的全新原型以及去年在 CES 上发布的现有索尼 VISION-S 轿车。同时,吉田健一郎宣布索尼集团将成立新的部门——索尼移动公司(Sony Mobility Inc),按照计划,该公司成立后主要专注于电动汽车商业化。 随后在今年 3 月 4 日,索尼集团与本田汽车联合宣布,就纯电动汽车业务合作基本达成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开发纯电动汽车,并在 2025 年开始销售,当时就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对于这次双方正式达成协议,也被看作是双方的一场强强联合。 早在上个世纪,日本就专注于发展氢能源汽车。直到 2018 年以本田、丰田和日产为主导的三大车企联合其他 8 家公司、机构组成氢能源联盟,还成立了新公司。 src=因此,日本掌握了全球 85% 的氢燃料技术,专利排名也位列世界第一。可同时,电动汽车却日渐成为了全球各个国家的主推车型。一下子堵死了日本车企氢能源汽车发展的。 结果就是,本田推出的氢能源汽车销量惨淡。不得已在 2021 年 8 月,本田宣布终止氢燃料电池汽车 CLARITY 的生产,逐渐转投电动车的怀抱。 然而此时,以本田和丰田为首的日本车企已经错过了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好时机。他们所面对的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美企,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企和以大众为代表的德企,正在一步步扩张全球电动汽车领域,留给日本企业的机会不多了。 从布局来看,本田汽车在电动领域只有以欧洲为主战场的 Honda e 和国内 HR-V 纯电版 e:NS1 极湃,但销量并不乐观。 有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前二十名当中,仅日产 - 雷诺 - 三菱联盟上榜,排名第五,其他日企无一上榜。 不久前,本田汽车中国本部长井上胜史,定了要力争到 2030 年销售 80 万辆纯电动汽车的目标,并指出 , 想要在推进电动化的中国赢得竞争,就必须大力推进汽车电动化,否则将被世界淘汰。在此情况下,本田主动寻求与索尼合作,虽有无奈,但也希望能得到索尼的一臂之力迎头赶上。 src=按照说法,双方合作后,索尼方面主要负责开发汽车软件和车内娱乐系统以及提供出行服务平台,而本田方面则侧重于生产和销售。 索尼在影像传感、通信、网络技术以及各个娱乐技术的开发和运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田则有着丰富的汽车生产经验以及广阔的世界汽车市场。 不过业内人士目前大都还处于观望态度,毕竟科技公司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并非索尼个例。百度、华为、小米、苹果以及传说要造车的三星等众多科技公司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在这一领域捞一杯羹,未来结果如何不得而知,或许答案只能等到汽车出来了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