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2024中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在召开,以“联动专业学科,焕新规划教育”为主题,围绕城乡规划学科的前沿问题和教学实践展开讨论。 大会期间,由吴志强院士担任丛书主编的“国土空间规划丛书”出版首发并举行赠书仪式。吴志强院士、同济大学出版社党委、董事长吴为民共同向建筑大学现场赠书。同济大学出版社总经理、总编辑金英伟,同济大学出版社总经理助理、丛书编辑团队负责人吕炜等参加会议。 丛书响应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领域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首个高等教育专业教材体系。 丛书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从技术方法到管理治理的全面知识体系与框架。分册内容涵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理论、不同层次规划的编制方法与操作、国土空间的使用与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的各类相关知识,以及多个专项领域和特殊议题,如生态、遗产、乡镇、产业、健康、空间形态等,展现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视角。 丛书引入多学科交叉内容,可供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建筑学等学科师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各分册均由纸质教材+数字资源组成。纸质教材作为基础知识与理论的稳固载体,通过系统性的篇章结构和清晰的逻辑梳理,为读者提供了准确、扎实的理论阐述。 线上数字资源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同步链接所有配套线上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知识图谱、案例高清大图、核心视频课、实验实践课、关键术语解析、内容拓展阅读等。同时,线上资源“可更新”,由行业权威专家们组成的作者团队对线上资源持续更新,读者可随时随地访问最新学习资料,信息前沿、实用,紧跟行业发展步伐。 踏入国土空间规划领域,跟随权威专家的步伐,深入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的最新、技术和方法,了解国土空间规划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各分册主编精心制作的导论课程,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各分册内包含的复杂概念,为国土空间规划各领域的学习铺设的基石。核心知识的精讲课程由行业权威专家亲自授课,帮助读者构建起系统的规划知识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丛书注重理论基础与规划实践的结合,各分册线上资源均包含实验实践课程,分析与课程相关的前沿实践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让读者全程参与、深度融入到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综合能力的飞跃提升。 本书立足于编写团队数十年陆海统筹研究基础,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陆海统筹的知识进行系统介绍,内容包括陆海统筹理论建构、陆海统筹知识体系框架、陆海统筹空间规划、海岸带空间格局、海岸带空间管控、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海岸带碳汇与核算、海洋与海岸带经济发展、海洋法与海洋事务、海岸带人口与城镇化、陆海交通统筹、陆海统筹关键带人居系统、海岸带人居提升、海岸带历史文化遗产、海岸带空间管理的景观方法等,基本涵盖了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有助于读者对陆海统筹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本书可以为空间规划相关的规划设计单位和部门相关从业人员,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生,以及从事海洋与海岸带管理的政策研究人员提供学习导引。 刘大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学术带头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拔尖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首席专家,联合国经常性进程入库专家,联合国第三次全球海洋评估海岸带发展专章协调作者,联合国“海洋十年”ONCE海洋负排放大科学计划,世界银行IFC蓝色经济专家,科技部海洋蓝碳技术发展线图工作组&集成耦合组领衔专家、教育部重点领域国土空间规划虚拟教研室,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河口海岸分会副会长/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标准化分会/海洋分会副主委,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承载力分会副会长。Regional Studies in Marine Science 副主编,《海洋开发与管理》副主编,《地域开发与研究》《海洋科学》《自然资源情报》编委,Marine Polic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Fisheries Research等学术刊物审稿人。 本书系统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国土空间的评价与治理问题。主要内容分七个篇章,包括导论篇、体制与价值观篇、分级规划篇、专项规划篇、详细规划篇、评价篇和实施治理篇。本书的特点之一是采用性的系统编码方法,按照子系统进行原理编码,既便于读者定位查阅,也有利于原理系统的未来拓展;特点之二是采用“原理+拓展阅读+案例”的论述模式,图文并茂、简明易懂地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同时还通过数字平台来提供线上数字教材、主编核心课程视频课、实践案例、延伸阅读等数字化教学内容。本书面向所有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师生和从业人员,同时也可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实践的人员参考使用。 吴志强城乡规划学家,工程创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召集人,上海市参事。曾担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总规划师,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总规划师,获首批规划领域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本书系统阐述了国土空间的基本原理、主要构成与经典数字化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十个篇章,分别是国土空间构成及数字化、陆表国土空间、海洋国土空间、地下国土空间、地上国土空间、国土空间构成立体观测、国土空间数据云计算、国土空间智能分析、数字国土空间平台和数字孪生国土空间。还通过数字平台来提供线上数字教材、主编核心课程视频课、实践案例等数字化教学内容。本书重点面向涉及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和从业人员,为其提供面向国土空间的智能计算思、方法和途径。 李满春博士,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地理信息技术与国土空间规划交叉创新研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庆祝中华人民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中国测绘学会会士,自然资源部和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首届全国十大测绘科技创新人物,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管委会副主任、地球系统科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兼海洋时空信息工委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发表论文400多篇,获得国家科技与教学励5项。 本书深度剖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及其基础框架,系统涵盖了基本概念、历史演进、规划体系构建与实施管理等核心知识领域,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的理论基础,并利用数字化优势提供了多元的数字教学资源。创新性地融合了数字化编写,采用纸质与数字融合的方式,依托知识图谱构建逻辑严密的体系,组建以虚拟教研室为平台的编写团队,旨在适应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知识体系快速发展的需求,展现了四大特色与创新。本书不仅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教育与研究领域的师生,也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对实践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彭翀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兼副院长,城乡规划学专业建设负责人。兼任湖北省城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课程群”重点领域虚拟教研室主任、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获得省级教学二等,主持省级教研课题,主编出版“十三五”部级规划教材。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等国家级科研课题;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省级人文社科优秀、省发展研究、省优秀规划设计10余项。 本书聚焦“多规合一”需求,介绍并阐析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从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国土空间治理理论、国土空间组织理论、国土空间规划方、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方法、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应用等方面,梳理、整合、完善、提升传统空间规划理论方法,结合实践案例等专栏评析,尝试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依托教育部重点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国土空间规划虚拟教研室集体努力的,适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学科人才培养、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教学、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也可作为实践应用的参考。 林坚大学城市与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二级教授,教育部重点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国土空间规划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担任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受聘为雄安新区规划评议专家组专家、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编制专家等,是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本书遵循“国土空间基底一国土空间治理方式一国土空间治理一国土空间治理保障”的逻辑主线,在详细介绍了国土空间治理学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基础理论、资源禀赋和产权产籍的基础上,从规划治理、用途管制、市场治理、社会治理和综合整治五个维度论述了国土空间的多元治理方式,进而阐明了城镇空间、农村国土空间、生态国土空间、流域空间和海洋空间的内涵类型、规划管制、机制径和模式案例,最后探讨了确保国土空间治理运行的法律、行政、技术和监督管理等保障机制。本书共分4篇20章,兼具纸质教材和线上数字资源。可作为公共管理、城市规划、地理学、建筑学、经济学、海洋科学等领域的教学教材,也可为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严金明(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求是书院院长,学校学术委员会管理学部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数字与国家治理实验室主任,全国MPA教指委秘书长,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自然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共5项,部委项目30余项。出版中英文专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教育部第八届、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一等,国家级教学二等等项,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 张正峰(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土地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政策分析,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规划实施与政策评估、城市治理,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规划院校联合会年度最佳论文等。 夏(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本书系统介绍了空间治理体系变革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理论与实践,以介绍规划实施与空间治理的基础知识为逻辑起点,从学理、、管理等层面建构了规划实施与治理的理论框架,并围绕计划管理、用途管制、许可制度、项目管理、市场治理、监督治理、社会治理等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与治理全环节与全流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内涵、核心价值原则、主要发展历程、内容体系构成等展开介绍。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置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去解读,回应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等基本理论问题,也在实践层面力求面向一线前沿。可作为高等学校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或方向的本科教材,也可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相关行业的管理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岳文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现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系主任、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先后入选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国土空间规划行业)首席专家、教育部第三批重点领域国土空间治理专业建设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等。担任国际知名期刊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副主编,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和《现代城市研究》《应用生态学报》《地域研究与开发》等重要期刊编委。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 多项,研究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励6项。长期致力于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研究,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自2020年起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入选2023、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本书所涉及的国土空间使用与管理是当代中国语境的土地使用与管理,知识体系包括两部分:土地使用与管理的基础知识、面向当代中国规划治理目标和要求的国土空间使用与管理专业知识。上册内容包括土地使用与管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国土空间使用与管理的基础框架,分别从“、利用、开发”三个目标维度概述国土空间的使用行为特征以及系统管理的目标和要求;下册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城镇、乡村、自然生态、动产资源”四个类别,按照专业部门的管理要求深入阐述每种类型的、利用和开发等专业领域的知识。上册主要面向本科生的专业基础教育;下册作为部门管理的专业知识,各学校可根据所处的地域特征和地区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部分章节讲授。本书面向所有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师生和从业人员,同时也可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实践的人员参考使用。 周剑云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山市规划局副总规划师。研究方向专注规划法、规划体系、规划治理技术工具、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领域,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次获国家和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对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与设计控制、规划管理制度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 本书系统阐述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定位、作用、层级、编制流程和主要内容。全书内容分14章,包括概述、基础工作、愿景定位与目标指标、国土空间格局、生态空间、耕地、城镇发展与城乡人居提升、中心城区规划、支撑体系、历史与城市更新、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区域协同与陆海统筹、规划实施与保障、规划组织工作与表达。本书充分结合网络时代的数字化优势,采取传统纸质教材和线上拓展资源相结合的新型教材编写模式,不仅为读者提供知识点的阐述,而且为教师教学提供充分的课件资源、案例资源和示范课程等。本书主要面向本科生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作为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彭震伟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原党委副,同济大学上海新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兼小城镇规划分会主任委员,负责的“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等教材,主持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规划设计一等。 张立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国土空间规划人才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秘书长,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东亚小城镇建设与规划》《国土空间专项规划》、Understanding China’s Urbanization等著作10余本。主持编制的城市规划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规划设计。 哲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高校规划院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著有《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研究与实践探索》,主持编制的市县总体规划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规划设计。 本书系统阐述了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的定位、层次、组织程序、主要内容和实施管理。主要内容分8章,包括概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详细规划开发控制与城市设计引导、详细规划单元与综合实施方案、城镇详细规划编制、村庄规划编制、其他类型的详细规划及详细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本书的特点是充分结合网络时代的数字化优势,采取传统纸质教材和线上拓展资源相结合的新型教材编写模式,不仅为读者提供知识点的阐述,而且为教师教学提供充分的课件资源、案例资源和示范课程等。本书主要面向本科生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作为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张尚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上海市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城乡规划学学科评议组,第六届住房与建设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委员会国土空间规划分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教学资源及新型教材建设项目专家。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5部,发表相关论文80余篇。主持的重要省市规划实践获得全国及省部级城乡规划设计30余项。 张立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国土空间规划人才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秘书长,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东亚小城镇建设与规划》《国土空间专项规划》、Understanding China’s Urbanization等著作10余本。主持编制的城市规划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规划设计。 本书系统阐述了乡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全书分为十章,包括规划总论、发展战略、总体布局、生态空间规划、道交通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历史文化传承和土地综合整治。本书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侧重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义,对各子系统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并采用了大量规划案例予以说明。本书面向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师生和从业人员,适合作为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考。 耿慧志同济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空间治理政策和规划管理法规。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委员和上海市规划委员会社会经济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讲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住建部土建学科“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等重大课题;荣获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教学、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园冶杯城市设计金等项。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知识领域包含了编制基础、总体规划编制、详细规划编制和专项规划编制4个一级知识单元,本书重点围绕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展开对相关二级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阐述和说明。由于相关专项规划类型很多,本书在完成专项规划概述的基础上,重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专项规划分别进行。上篇重点说明特定领域的专项规划编制,包括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综合防灾专项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历史文化专项规划、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乡村振兴专项规划和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等;下篇重点特定区域(流域)的专项规划编制,包括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地规划等。本书适合作为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人文地理、公共管理等专业的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教材。 卓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199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在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后留校执教至今。2000年公派赴法国,2007年在法国巴黎高科-国立桥高等学院获城市规划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城乡发展与国土空间的规划研究和项目实践。2008年入选上海“浦江人才“计划。主持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课题1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1项,并完成10余项省部级课题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出版《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规划》《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城市街道研究与规划设计》等学术专著6部,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负责或参与的多个项目获得全国或省部级优秀规划设计项。 本书旨在为城乡规划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个关于公共健康方面的视角,阐释如何将健康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基于减少健康风险、优化健康资源、促进健康行为等径,调控和塑造空间,实现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控。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将介绍背景、相关理论与发展脉络,为读者提供该领域发展的基础知识;第二章将介绍国土空间规划要素的健康影响机制,明确健康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任务和工作程序;第三章至第六章将深入健康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工作程序,包括健康问题现状诊断、健康导向方案编制、健康影响方案评估和健康内容规划实施四个阶段,详细阐述健康导向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原则与技术,并通过案例来进一步阐释。 王兰同济大学长聘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和应急管理项目等国家级课题,专注于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健康城市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方法与技术领域研究,率先开展健康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担任国际科学委员会“城市健康与福祉”计划学术委员会、英国健康城市委员会国际指导理事会理事、国家卫健委健康城市建设和健康影响评估专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健康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残疾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Urban Studies、Health and Place、《国际城市规划》等期刊编委。 国土空间遗产是国土空间文化的重要物质和非物质的遗存,对其认知、识别、解析是讲好中国故事、阐述中国智慧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其与复兴是实现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的研究积累,拟将融合城乡规划学、建筑学、景观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遗产与复兴规划的原则、体系、内容和方法。本书为国内创新前沿,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等领域的学生和专业人员。 邵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遗产与文化复兴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发展、城市更新等研究、教学和实践工作。1990年至今,主持了平遥、丽江、潮州、曲阜等规划编制与实施。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杰出成就与优秀、法国文化部“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等荣誉。 吴承照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公园及自然地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自然资源部NbS亚洲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公园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先后承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重点项目20多项,2020年获英国皇家国际杰出规划。 在当前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产业规划的定位并未明晰,但实务工作中对产业发展及其空间布局的谋划却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书所说的“国土空间产业规划”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其内涵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接面向近期目标的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开展面向长期目标的产业发展研究,三是形成基于上述产业发展谋划的空间布局规划,四是制定支撑产业布局落地的产业用地政策。面向未来,国土空间产业规划应是一项跨学科、跨部门协作推进的工作,打破部门分割和学科壁垒的规划编制和实施,也应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题中之义。本书可作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空间规划相关专业学生的课程教材,以及空间规划相关的规划设计单位和管理部门的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项目开发策划、企业发展战略等相关咨询行业从业人员的自学导引。 陈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挂职),同济大学团委副(兼职)。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协会理事,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学术多次获得“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入选“40年40篇论文——影响中国城乡规划进程优秀论文”。牵头成立了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社和同济大学大都会更新研究社,将科研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创新“乡村共创”体系,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上海市青年文明号(备案创建团队)号长、同济青年五四章(个人)。 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融入生态专项规划的内容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点之一。本书基于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系统论述国土空间生态规划的内涵与定位,重点生态空间专项规划、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生物多样性专项规划、气候适应性专项规划等国土空间生态类专项规划的编制逻辑和技术要点,以及生态分区管治制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本书主要面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自然地理、土地管理、生态学、科学等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作为其理论课和实务课教材,配合在线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国土空间生态规划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其未来从事国土空间生态规划研究与实践的基本能力。同时,本书也可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和管理部门的相关从业人员了解国土空间生态规划前沿知识和方法的自学导引。 干靓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资源部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分实验中心(Bio-CPU Lab)主任,兼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低碳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生态学学会自然与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长期从事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城市生物多样性、亲自然城市等领域的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自然科技进步二等、输出版优秀图书等项。 颜文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智慧城市与规划重大工程软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人民嘉定新城建设专家顾问,《国际城市规划》学术编委。担任国际生态智慧学社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低碳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生态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以及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共15项。主编和参编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共8项,国际和中国发明专利共11项。学术获得2次“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则优秀论文”,入选知网高被引前0.1%的高影响力论文。 本书系统阐述了国土空间形态的构成与内涵,结合在国土空间“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介绍了空间形态设计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空间规划中的作用以及实践案例。书中从空间及其形态的基本理论、空间分析的各种方法、空间形态的设计原理出发,涵盖国土空间的各种类型,并重点就人居空间形态的规划与设计进行阐述,搭建了一个适应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空间形态设计框架体系,包括国土空间与空间形态、空间属性、空间分析、空间形态规划设计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空间形态设计五个部分。本书面向所有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师生和从业人员,重点面向研究空间规划与设计的专业人员,也可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和实践的人员参考。 周俭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及历史文化名城分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雄安新区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从事城乡规划教学37年,曾主持汶川、都江堰等地的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与实施,主持和参与雄安新区规划设计与实施,主持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曹杨新村街道社区更新规划与实施,主持同里、潮州、上海以及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等规划及工程,参与长三角生态绿色示范区规划研究。 本书面向“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需求,介绍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自然地理知识和自然空间分析技术方法。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地理基础、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自然地理格局与区划、自然空间分析技术方法等方面梳理相关的概念、理论、方法等知识,尝试构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需求的自然要素和自然地理相关知识体系;结合规划案例等拓展阅读材料,介绍相关知识在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的应用。本书适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应用的参考。 曹广忠(主编) 大学城市与学院教授、副院长,大学未来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理事和区域规划与区域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村发展学会理事等。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部委和地方委托的规划咨询和政策研究项目数十项,发表学术论著100多篇(部),获多项省部级教学科研励。 张秋玲(副主编)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发展和建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注册城乡规划师和一级建筑师,长期从事农业农村规划建设领域的服务、课题研究和地方乡村振兴规划咨询服务工作。 缪杨兵(副主编)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分院主任规划师,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更新,主持和参与城市规划设计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戚伟(副主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主要从事人口迁移、城乡人口集疏、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规划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等项目课题,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副主编) 大学城市与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镇化、人口迁移、城乡规划与治理,主持国家级和国际合作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3部。 本书面向美丽国土与美居,聚焦国土空间规划进程中人文领域的相关知识,重点阐释人居营建、产业经济、城乡社会、空间治理、区域文化、文化遗产、城市与区域交通、防灾减灾、市政系统等与国土空间及其规划密切相关的人文领域学科知识。作为侧重理论、面向规划实践的综合性读物,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全面理解国土空间规划的人文内涵,掌握规划实践中的关键知识和技能,为新形势新需求下的空间发展提供知识基础。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城乡规划及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武廷海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育部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及新型教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知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带头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执行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人居科学学科卷编委及人居分支主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人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土空间规划分技术委员会委员。著述《规画:中国空间规划与人居营建》《藏春:元大都规画》《中国城市规划史》《区域规划概论(中国近现代)》《空间共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