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兵妹妹在机房中新社上海8月22日电 (记者 许婧)凭借制度创新优势,上海不断优化新兴行业发展,积极探索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上海市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2017版)》(以下简称目录)就是其中解决新兴企业“身份认证”等难题的一项亮眼举措。 近年来,一批具有新技术含量的新兴业态正在上海迅速崛起,并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发展,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科技金融等行业的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已超过30%。 人工智能、大数据、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营业执照的名称和经营范围来体现经营内容的创新性。 但中国现行的行业管理通用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已经滞后,多数新兴行业超出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所划分的行业类别,缺乏统一行业分类标准,导致登记和确认无规范可依、无先例可循。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钟民介绍说,梳理了近几年企业的实际需求后,上海聚焦解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归纳出225个新兴行业企业的经营范围和名称表述以及行业分类形成该目录,旨在大力支持新兴行业发展。2018年3月,该目录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解决新兴行业企业名称对企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上海很早就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以帮助高校大学生、留学生及青年创业者创业为主要业务的长三角创业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吕东远告诉记者,2015年他曾成功注册“众创空间创业咨询有限公司”。彼时,上海市工商局在全国首创性地允许“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等字样使用在企业名称中。 “正是有了众创空间这张‘身份证’,我们得到更好的业务描述,名正言顺地参与到创客空间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上来。”吕东远说,目录发布后,合同能源管理、大数据等提法都能写进企业名称,希望部门能根据实际市场需求,实时、不断地更新目录。 2017年5月成立的上海霖标信息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从事标准化技术服务的企业。目前,受益于目录,霖标已办理名称及经营范围变更登记。企业负责人感慨,相较“信息科技”,“标准技术服务”非常精准、直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模式,也更容易让客户理解。 优化新兴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在市场主体准入登记上有所作为,更需要形成与新兴行业发展相适应的部门管理和扶持的合力。 目前,上海市工商局、上海市发展和委员会等6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首创联动协同的长效工作机制,由部门间联席会议确定新兴行业分类标准,实现过去“一事一议”向普惠式政策支持的跨越,以适应新兴行业的发展需求。 “近期正准备召开联席会议,将我们从登记窗口和实地走访中收集并经过甄别的企业登记新需求提交联席会议讨论,目录将升级和完善。”上海市工商局注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兴行业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新情况、新问题,事前审批的“宽进”,意味着要创新监管机制和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优化服务水平,鼓励真正的创新发展,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促进真正的新业态模式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监管也要问题导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权威性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必要动态调整,展现实事求是和负责任的态度。(完)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