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先争优基层联系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 五年来,沈河区民生建设获得了多项国家荣誉,荣誉相伴的是居民生活的变化。在沈河,社区工作时刻都在创新,走在了全市乃至全国的前列。沈河区打造了以“福”文化、“家”文化、“孝”文化为内涵的12个各具特色的文化社区,增加居民的归属感; “和谐社区日”、“邻里节”等活动,凝聚了邻里情; “四点半妈妈团”免费接孩子放学,“俏玫瑰携晚霞”服务队让老年人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健全社区自治管理,社区的大事小情居民热心参与……沈河人让民生建设的发展紧跟时代的脚步,更让居民的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和谐幸福之声唱响沈河。 沈河区不断先试先行,让社区与“互联网+”互动,深化智慧社区的建设。智慧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就是便民服务,方便快捷。就拿在沈河区新北站街道的凯旋社区来说,就有一项社区服务很受居民的欢迎,只要在家用遥控器就能让服务送上门。 侯宝全大爷67岁,今年春节过后,他在凯旋社区领取了一套可以免费试用的机顶盒、遥控器,用这套设备,除了可以收看电视节目,还能预约各种居家养老服务。坐在自家床头,侯大爷按动手中的遥控器,电视屏幕上就会显示“养老栏目”,里面涵盖了不少功能。凯旋社区党委徐宁介绍,2015年底,社区引进了居家养老智能服务平台,社区老年居民可以通过机顶盒终端,了解最新的服务信息、办事流程、惠民产品,享受“助餐、助浴、助洁、助聊、助安、助急”等服务,只要点点遥控器“点菜”,各项服务就会送上门。 “今天中午有豆芽炒粉、虾皮角瓜和熘豆腐,咱俩约不约?”“约呗,5块钱吃得饱饱地!”别以为这是年轻人的对话,这是万莲街道清泉社区创办了万莲惠民大食堂后,社区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在微信上约饭的对话。 万莲惠民大食堂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的服务,每天推出荤菜、素菜、半成品菜品、营养汤以及多种主食等。菜品丰富,价格实惠。常在这就餐的居民都说,“在这吃饭不但吃得饱、吃得好,几个老伙伴还能在一起聊聊天,真好。”除了现场就餐,惠民大食堂还设有微信订餐的功能,食堂接单后统一配送。 养老服务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沈河区不断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截至目前,沈河区累计投入了3900余万元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全区养老机构达到9家,床位1490张,建成社区日间照料站85个,覆盖率达75%。同时引进了社区金融、医疗、家政等服务网络,使老人近在享受便利服务。整合了全区391个社区协会和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开展了“金手杖”工程、“情系乐龄”送温暖等活动。 沈河区朱剪炉街道府区的张大爷今年78岁,没有退休金,每月生活都靠低保金维持,前段时间张大爷因心脏病发作急需住院治疗,算下来医药费需要万余元,对全家来说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社区和街道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将情况反映给区民政局,民政局很快给出了救助答复,解决了张大爷的燃眉之急。在沈河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简化流程,让社会福利资源快速便捷的帮助到需要的人。 这是沈河区打造具有沈河特色的社会综合救助管理模式的一个。目前沈河区已经建立了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采取“红、黄、蓝、绿”四色预警来区分群众困难等级,形成了社会综合救助新格局。在做好“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中,沈河区制定了《沈河区“救急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使得沈河区“救急难”工作精细准确、规范运行。 “现在咱们社区搞活动可以说是一呼百应,有30多个社会组织帮咱张罗。”沈河区山东庙街道三八南社区的居民们自豪地说到。以前“社会组织”这词还挺新鲜,现在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它就是身边的你我他组成的,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出谋划策。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是一样,对此,沈河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成立了区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健全完善了区、街、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并建立“两级备案、管理”模式,实行备案、登记双轨制,进一步降低了社会组织准入门槛。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孵化”,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了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 五年的发展中,沈河人把重民生作为最终追求,把讲务实作为最高准则,把抓创新作为最强动力,把求实效作为最佳选择,也正是因此,才实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领先。未来,沈河仍将矢志如一为民发展、创新发展,倾力打造沈河人的“服务家园”,幸福在哪里?沈河人告诉你。梦见回家的路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