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知识 > 正文

会心读书会第四讲 解读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5-7-2 20:34:54 人气: 标签:红楼梦相关知识

  “何时始终,何处来去?”日前,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泰斗、大学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乐黛云先生在“会心读书会”上发问。她认为,这是《红楼梦》要所思考的核心问题,也是困扰着所有时代、所有地区和所有人的“原始问题”。

  据了解,6月27日,由会心阁和人民政协网联合主办,纪录中国频道、中国书法报协办的“会心读书会”第四讲顺利举办。曹雪芹学会秘书长李明新带领嘉宾解读了《红楼梦》的经典之美与作者曹雪芹的传奇人生。

  李明新说:“人们喜欢拿《红楼梦》与《战争与和平》进行比较。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李辰冬就曾表示,这两部小说相同之处很多,但从结构上,《红楼梦》远超《战争与和平》。因为《战争与和平》里的每一回故事自有起落,好像是百数十篇前后相关的短篇小说集合而成。而《红楼梦》则不然。”他认为,如果从《红楼梦》中任意选一段精彩的文字,往往令人莫名其妙。因为它的起,已在前数回中伏下,它的落,到后数十回还有余波。

  同时,乐黛云先生谈到:“《红楼梦》是比较文学经常研究的主题中颇具代表性的,通过一个过程对人生进行了悟。贾宝玉从未知到明白,从幼稚到成熟,经历一番,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他的非常之处就在于认识到时空的局限,认识到超越此种局限之不可求,因而不再追求。”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泰斗、大学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乐黛云先生解读《红楼梦》。

  一人一部《红楼梦》

  被誉为“近代中国世界第一人”的清朝诗人、教育家黄遵宪曾说:“《红楼梦》诚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辉、不磨者。”鲁迅先生也曾谈到,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自十八世纪末的《红楼梦》以后,实在也没有产生什么较伟大的作品。”

  “曹雪芹的《红楼梦》有着巨大的思想容量和宽广和涵盖面,它通过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由盛而衰彻底败落的全过程描写,触及了中国封建社会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表现了一种沉重而深刻的对人生、对社会、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哀痛感和感,同时,表现了一个悲剧的时代和一个时代的悲剧。200多年来,其一直是一个不减热度的文化关注点。”李明新说。

  人们常引用“佳园结构类天成”的诗句来赞美原著《红楼梦》的情节结构。这种巧夺天工的根本特点是它的层次性和严密性。李辰冬认为,我们读《红楼梦》:“因其结构的周密,与其错综的繁杂,好像跳入大海一般,前后左右,波浪澎湃;而且前起后拥,大浪伏小浪,小浪变大浪,也不知起于何地,止于何时,使我们兴茫茫沧海无际之叹!又好像入海潮正盛时的海水浴一般,每次波浪,都给我带来了一种抚慰与快感;而且此浪未复,他浪继起,使我们欲罢不能,非至筋疲力倦不已。”

  “人类的处境本来就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人生短暂的矛盾始终是无法逃脱的宿命,其结果也只能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乐黛云先生说,“正是这永远无法摆脱的孤独处境和永远无法满足的认知时空的渴望,造就了人类千古的悲情。,无论何人都难于回答这何时始终,何处来去?的千古谜题。”

  “而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文学对灵魂的叩问,就是要尝试回答这个千百年来激发人类思考、却又无从索解的大问题。《红楼梦》之所以是中国千年未遇的绝大著作,就是因为它与这个的问题相应和,提出了对这个问题的深及灵魂的叩问,并寻求。”乐黛云先生分析说。

  曹雪芹学会秘书长李明新解读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红楼梦》研究的死结

  正所谓“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说明了《红楼梦》深入影响巨大。《红楼梦》之所引起轰动:一是题材奇特,写红楼贵族的生活,在众多小说中别具一格;二是爱情感人,贾宝玉与林黛玉真挚而悲哀的爱情,打动了无数人的;三是细节知识丰富,上万个知识点,细读有味;四是文学技巧高明,运用象征、暗喻、变形等手法,使作品具有可探性和可讨论性。

  对于《红楼梦》现存的版本,李明新介绍,《红楼梦》最初以抄本《石头记》流传,不幸的是八十回后竟“迷失无稿”。程伟元经“竭力搜罗”补成全书,名为《绣像红楼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萃文书屋活字排印出版。此为《红楼梦》的第一个刊印本,因书中有程伟元序,故称“程本”,即著名的“程甲本”。次年萃文书屋再版,对“程甲本”文字做了大量增删改动,又由程伟元、高鹗作“引言”,故称“程乙本”。

  而作为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其主要流派有点评派、索隐派、题咏派、新红学考证派。其中,胡适等“新红学”家们《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作品,是“曹雪芹的自叙传”,“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决不是一人所作”,只有带脂砚斋评的八十回抄本是《红楼梦》的真本,后四十回则是高鹗的补作。

  对于众说纷纭的“红学”研究,1953年,当代红学泰斗、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问世,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基础。其是一部“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周汝昌先生对曹雪芹和贾宝玉的理解同胡适先生不谋而合,认为曹雪芹就是书中的宝玉。

  会心读书会现场

  曹雪芹与他的家族

  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不论从作品中、清代档案,亦或是友人诗句、民间传说中都可窥见一斑。通过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和家世,更能了解他的思想意识和“家族记忆”。据考证,曹家在明末原是明朝驻守辽阳的下级军官,始祖曹世选曾任职沈阳卫,高祖曹振彦大约在六年(1621年,明天启元年)归附后金,在佟养性属下任职,以后又改属多尔衮属下。曹振彦在清代开国的战争中立过战功。曹振彦的儿子即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曾任宫廷侍卫。曹玺的妻子即曹寅的母亲孙氏,在康熙幼年曾被选为康熙的保姆,因此进一步加深了曹家与宫廷的关系。

  康熙即位以后,曹玺即出任江宁织造。康熙二十三年曹玺死后,又简拔曹寅继任织造之职,之后又有曹顒和曹頫,曹家一门三代四人先后继任江宁织造竟达六十之久。曹寅本身是一个颇有的文人,他的诗、词、文章、戏曲、书法都有较高的水平。因此,他得以与江南的许多著名文人亲密往来。

  曹寅死后,康熙一反织造必须从内务府司员中选任的惯例,特命年当弱冠、仅有监生资格的曹寅长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不料康熙寄予厚望的“文武全才之人”曹顒竟享年不永,只做了三年织造,在于康熙五十三年冬述职时染病而亡。曹顒死后,曹寅一支只遗老母孤孀,家业无以为继。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二月,在康熙的直接主持下,曹頫过继为曹寅遗孀李氏嗣子,并补放江宁织造。

  多数学者认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出生在江宁织造府,时曹家已呈颓败之势。父亲刚刚过世两个多月,叔叔曹頫主持织造府公务。雍正六年初,因为被抄家,13岁的曹雪芹跟随家人回到京城。李明新说:“曹家被抄时尚有13处、483间房,140口人,当票百余张,此种境况令负责抄家的官员很是诧异。这是13岁的曹雪芹过的日子虽然败落了,但依然是大户人家的富贵公子哥生活,而这是曹雪芹一生抹不去的秦淮旧梦,是他人生的底色。正因曹雪芹先甜后苦,先富后穷的境遇,才使得大概二十岁的他开始,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红楼梦》的写作。”

  “满腹才华不得施展的曹雪芹,在仅仅走过了48个年华,却留下了一本千古名著《红楼梦》。他和他的《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对世界文化做的贡献。”李明新感慨说,“其实,《红楼梦》并不像人们理解的那么晦涩,曹雪芹已经提出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回答的切身问题,围绕着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通过宝玉这个人物从苦恋到苦悟,写出了他的与逍遥,写出了理想之梦的幻破,写出了既又使人眷恋的富贵闲人红楼生活,也写出了目睹美好幻灭的一曲悲凉绝唱。”

  但是,《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悲剧,这正如乐黛云先生所讲的:“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解决何时始终,何处来去?这一世界优秀文学作品普遍追寻的哲学问题的作品,而知力人人之所同有,人生之问题,人人之所不得解也。《红楼梦》想解决的,是人类最普遍的问题,也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普世情感,因而也更有世界意义,这正是它进入了世界的伟大悲剧行列的原因。”

  【相关链接】

  会心读书会第二讲 乐黛云先生《浮生六记》

  会心读书会正式启动 乐黛云先生首谈“春日读书之乐”

  编辑:邢贺扬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