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的顾差差有一个微信号,她在号里给自己的身份介绍是:编剧、工作者,知识青年。很多人觉得看书是一个风雅的事情,对她来说,学习要大于看书这个行为本身,“它一定不是单纯的愉悦,它需要调动你高级思维的部分。一部分让你愉悦,一部分让你痛苦,一部分让你挑战……这是读书这件事的不同方面”。在工作的顾差差有一个微信号,她在号里给自己的身份介绍是:编剧、工作者,知识青年。很多人觉得看书是一个风雅的事情,对她来说,学习要大于看书这个行为本身,“它一定不是单纯的愉悦,它需要调动你高级思维的部分。一部分让你愉悦,一部分让你痛苦,一部分让你挑战……这是读书这件事的不同方面”。 看书是顾差差从小养成的习惯,做老师的外公给了她一个:无的放矢,“所以我可以看武侠小说,还有《》。对我来说,从小看书就不是一件痛苦的或者很多的事。” 上大学时,每年的阅读量平均保持在150本,“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年200本,图书馆的记录最高是200多,去年看到了150本。”这其中,包括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也包括经典文学和研究著作,“像《红楼梦》,不同版本和研究它的书,加起来差不多看了也有50本”。 《红楼梦》她每一次看都有不同感受。“上小学第一次看《红楼梦》还是线装本,看到最后都散开了,完全可以每天带一点出去,第二天再看后面的一点。但那时完全看不懂,一家人讲讲话,你来我去,很软绵绵,你不知道他们在干嘛。”到了初中,“喜欢林黛玉自恋自怜的情绪,还会疯狂地抄诗,觉得自己是个文艺的小孩。”大学时看《红楼梦》就更偏研究性,“甲戌本脂砚斋评语,周汝昌、蒋勋甚至刘心武的解读……”现在,顾差差的Kindle里也有《红楼梦》,“有了社会经验之后,薛宝钗会重新进入你的视野。你会发现钗黛合一才是完美的女性形象。包括薛宝钗家是没落的,林黛玉其实是最有钱的,这种以前你完全不会意识到的经济方面的问题。” 现在看书,更多是在Kindle上进行,“很多人会因为情结或者是阅读感受停留在纸质书,但每一次印刷术和纸张的变革,都在影响文字的形式和发展。如今的号、网络公开课、娱乐节目,包括‘知乎’,都可以代替一部分读书的功能,让你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我们应该要拥抱这个时代而不是”。因为方便,顾差差会随身带Kindle,过马等红灯时扫一眼,“说不定你就会扫到一个金句,给你一些灵感”。但是的资源相对还是匮乏的,“买不到的还是要买纸质版,而且很多书的电子版也并不便宜,可能只比实体书便宜十几块,这时候我就情愿买实体书”。 除此之外,顾差差现在买实体书是看心情的,“有时候想起来了或没事干了,就上网买点书”。或者是,收藏最爱的作家的作品,“之前Kindle有12块钱包月的活动,我就立刻买了苏珊·桑塔格的全部作品。虽然纸质书我有,床头也放着几本桑塔格的书,每天睡前抚摸它们,跟自己的偶像拥抱……” 推荐: |